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虒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虒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虍 部 10画 正文・申集中

正文・申集中

虍部

10画

U+8652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息移切;《集韻》:相支切,𡘋音斯。說文》:委虒,虎之有角者。

又,地名。前漢・地理志》:蜀郡緜虒。

又,上虒,亭名。水經注》:斷梁城卽上虒亭也。

又,下虒,臺名。劉歆〈遂初賦〉:過下虒而歎息兮,悲平公之作臺。

又,虒祁,宮名。左傳・昭八年》:晉平公築虒祁之宮。

又,《類篇》:田黎切,音題 —— 虒奚,縣名。

又,丈尔切,音豸。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:偨池茈虒。【註】茈虒,不齊也。

直》作虒虒。虒字中的虎从人作,虒字从从𧆞作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虒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虍部

〔虒〕字拼音是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𠂆、虎

〔虒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ī] ⑴ 〔委~〕古书上说的一种似虎有角的兽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