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絲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絲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糸 部 12画 正文・未集中

正文・未集中

糸部

12画

U+7D72

康熙字典原文

廣韻》:息兹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新兹切,𡘋音思。說文》:蠶所吐也。急就篇》〔註〕:抽引精繭出緒曰絲。書・禹貢》:厥貢漆絲。詩・召南》:素絲五紽。周禮・天官・大宰》:𡣕婦化治絲枲。又,〈典絲〉:掌絲入而辨其物。左傳・隱四年》:猶治絲而棼之也。

又,《周禮・春官・大師》:皆播之以八音,金、石、土、革、絲、木、匏、竹。【註】絲,琴瑟也。

又,《禮・緇》:王言如絲。【疏】微細如絲。

五經文字》:絲作𢇁,譌。韻會》:俗作𮈔,誤。〇【按】《說文》絲自爲部,今倂入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絲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

〔絲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糸、!、𢆶、󰏴、小

〔絲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ī] ⑴ 蠶吐出的像線的東西,是織綢緞等的原料⑵ 像絲的東西⑶ 計量單位名,10忽是1絲,10絲是1毫。⑷ 表示極少或極小的量⑸ 綿長的思緒或感情⑹ 指弦樂器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