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藩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藩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fān

艸 部 21画 正文・申集上

正文・申集上

艸部

21画,

U+85E9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甫煩切;《集韻》:方煩切,𡘋音翻 —— 籬也。易・大壯》:羝羊觸藩。爾雅・釋言》:樊藩也。【疏】樊圃之藩也。

又,域也。莊子・大宗師》:吾願遊于其藩。

又,《韻會》:與蕃通,屛也。詩・大雅》:价人維藩。

又,通轓。周禮・春官・巾車》:漆車藩蔽。【註】藩,今時小車漆席以爲之。

又,附袁切,音煩。爾雅・釋草》:蕁,䒞藩。【疏】藥草,知母也。

又,《韻補》:方文切,叶音分。韓愈〈苗夫人墓銘〉:或毗于王,或式于藩;是生夫人,載穆令聞。

五經文字》:藩,本藩籬字,亦作藩屛字,今獨用爲藩籬字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藩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藩〕字拼音是fā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潘,五行属

〔藩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艸,潘声。本义是篱笆。

〔藩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ān] ⑴ 篱笆⑵ 屏障,保卫⑶ 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,借指边防重镇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