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藣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藣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bēi

艸 部 21画 正文・申集上

正文・申集上

艸部

21画

U+85E3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彼爲切;《韻會》:班糜切;《正韻》:逋眉切,𡘋音陂。說文》:草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蒲糜切,音皮。部靡切,音被 —— 義𡘋同。

又,彼義切,音賁 —— 筍𧇀飾。爾雅・釋器》:旄謂之藣。【疏】旄牛尾,一名藣,舞者所執也。

集韻》或作𧄾𧀛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藣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藣〕字拼音是bē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罷

〔藣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ēi]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。⑵ 古代跳舞者所执的牛尾。⑶ 古代悬钟磬架柱的饰物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