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砥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砥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石 部 10画 正文・午集下

正文・午集下

石部

10画,

U+7825

康熙字典原文

廣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諸氏切;《集韻》:掌氏切,𡘋音紙 —— 磨石也。書・禹貢》:荆州礪砥砮丹。【註】砥細於礪。山海經》:崦嵫之山,其中多砥礪。

又,平也、均也。詩・小雅》:周道如砥。

又,借言節操。禮・儒行》:砥礪廉隅。

又,砥砨,玉石。史記・范雎傳〔即〈范睢傳〉〕:周有砥砨。

說文》本作厎,或作底。書・禹貢》:厎柱析城。【註】厎柱,山名,在河水中。前漢・梅福傳》:爵祿束帛,天下之底石。

又,《集韻》:曲禮切,音邸 —— 義同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砥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石部

〔砥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石、氐,五行属

〔砥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石,氐( dǐ )声。本义是质地很细的磨刀石。

〔砥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ǐ] ⑴ 〔~柱中流〕像砥柱山(在中国三门峡)那样屹立在黄河激流中,喻中坚人物或力量所起的支柱作用。⑵ 细的磨刀石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