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癭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癭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疒 部 22画 正文・午集中

正文・午集中

疒部

22画

U+766D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:於郢切;《𥪾》:幺郢切,𡘋音癭。說文》:頸瘤也。釋名》:癭,嬰也。在頸嬰喉也。嵆康〈養生論〉:頸處險而癭。張華《博物志》:山居多癭,飲泉水之不流者也。方書:癭有五,肉色不變爲肉癭,筋脈現露爲筋癭,筋脈交絡爲血癭,憂惱消長爲氣癭,堅硬不移爲石癭。

又,地名。後漢・桓帝紀》:勃海王悝降爲癭陶王。【註】癭陶縣屬鉅鹿郡。

又,《集韻》:伊盈切,音嬰 —— 義同。

集韻》或作𦡺𩖍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

〔癭〕字拼音是yǐng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疒、嬰

〔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ǐng] ⑴ 见“瘿”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