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疹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疹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疒 部 10画 正文・午集中

正文・午集中

疒部

10画,

U+75B9

康熙字典原文

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止忍切,音軫。說文》:脣瘍也。

又,《釋名》:疹,診也 —— 有結氣可得診見也。玉篇》:癮疹,皮外小起也。正字通》:俗呼痘瘡曰疹。

又,《集韻》:丑刄切 —— 同「疢」,熱病。〈越語〉: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。張衡〈思𤣥賦〉:思百憂以自疹。【註】疹,疾也。

又,《五音集韻》:奴結切,音涅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頸忍切,音緊 —— 脣瘍也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疹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

〔疹〕字拼音是zhěn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疒、㐱,五行属

〔疹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ěn] ⑴ 皮肤上起的小颗粒,通常是红色,多由皮肤表层发炎浸润而起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