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珧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珧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yáo

玉 部 11画 正文・午集上

正文・午集上

玉部

11画,

U+73E7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余昭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餘招切,𡘋音遙。說文》:蜃甲也。爾雅・釋魚》:蜃小者珧。【註】珧,玉珧,卽小蚌。山海經》曰:激汝之水,其中多蜃珧。郭璞〈江賦〉:玉珧海月。【註】珧,音姚 —— 亦蚌屬。正字通》:江珧形似蚌,殻中肉柱長寸許,似搔頭尖,謂之江珧柱,甲可飾物。本草》:一名玉珧,一名海月,又名馬頰、馬甲,廣州謂之角帶子。

又,古者天子以爲刀飾。詩・小雅》鞞琫有珌〔傳〕:天子玉琫而珧珌。

又,弓名。爾雅・釋器》:以蜃者謂之珧。【註】用金蚌玉飾弓兩頭,因取其類以爲名。珧,小蚌。楚辭・天問》:馮珧利決,封狶是射。【註】馮,挾也;珧,弓名也。

又,玉名。抱朴子・窮達卷》:珧華黎綠,連城之寶也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珧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上,康熙部首是玉部

〔珧〕字拼音是yá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⺩、兆,五行属

〔珧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áo] ⑴ 〔江~〕软体动物,肉柱称“江珧柱”,干制后又称“干贝”,是珍贵的海味品。亦称“玉珧”。⑵ 蚌蛤的甲壳,古代用作刀、弓上的装饰品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