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放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放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攴 部 8画 正文・卯集下

正文・卯集下

攴部

8画,

U+653E

康熙字典原文

古文: 匸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甫妄切,音舫。說文》:逐也。小爾雅》:棄也。書・舜典》:放驩兜于崇山。【疏】放逐。左傳・宣元年》:晉放其大夫胥甲父于衞。【註】放者,受罪黜免,宥之以遠。

又,《書・武成》:放牛于桃林之野。【疏】據我釋之,則云放。

又,《禮・曲禮》:⽏放飯。【註】去手餘飯於器中。

又,《左傳・昭十六年》:獄之放紛。【註】放,縱也。

又,《論語》:隱居放言。【何晏註】放,置也,不復言世務。

又,《孟子》:如追放豚。【趙岐註】放逸之豕。

又,《博雅》:妄也。玉篇》:散也。增韻》:肆也、捨也。正韻》:廢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分兩切;《集韻》:甫兩切;《正韻》:妃兩切,𡘋音昉 —— 同「倣」。學也。玉篇》:比也。類篇》:效也。書・堯典》:曰若稽古帝堯,曰放勳。【疏】能放效上世之功。

又,《周禮・天官》:食醫,凡君子之食恆放焉。【註】放,猶依也。

又,《孟子》:放乎四海。【趙岐註】放,至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分房切 —— 方,或作放,倂船也。前漢・禮樂志》:神裴回若留放,殣冀親與肆章。

說文》从攴作放。放字原从攴作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下,康熙部首是攴部

〔放〕字拼音是fà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方、攵,五行属

〔放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攴( pū ),方声。本义是驱逐,流放。

〔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àng] ⑴ 解脱约束,得到自由⑵ 散( sàn )⑶ 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⑷ 驱逐到远方去⑸ 到基层去⑹ 发出⑺ 借钱给别人,收取利息⑻ 扩展⑼ 花开⑽ 搁、置⑾ 至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