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屨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屨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尸 部 17画 正文・寅集上

正文・寅集上

尸部

17画

U+5C68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九遇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俱遇切;《正韻》:居御切,𡘋音句。說文》:履也。从履省,婁聲。又,鞮也。【徐曰】鞮,革履也。釋名》:屨,拘也,所以拘足也。周禮・天官》:屨人掌王及后之服屨。【註】複下曰舄,襌下曰屨。【疏】複下謂重底,襌下謂襌底也。儀禮・士冠禮》:夏葛屨,冬皮屨。禮・曲禮》:侍坐於長者,屨不上於堂。

又,《增韻》同「鞻」。周禮》有鞮鞻氏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屨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尸部

〔屨〕字拼音是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󰋜、婁

〔屨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ù] ⑴ 古代用麻葛製成的一種鞋⑵ 踐踏。⑶ 同“屢”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