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吐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吐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口 部 6画 正文・丑集上

正文・丑集上

口部

6画,

U+5410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他魯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統五切,𡘋音土。說文》:寫也。玉篇》:口吐也。詩・大雅》:柔則茹之,剛則吐之。左傳・僖六年》:若晉取虞,而明德以薦馨香,神其吐之乎。史記・魯世家》:周公一飯三吐哺。

又,《增韻》:出也、舒也。前漢・劉向傳》:發明詔,吐德音。唐書・房琯傳》:辭吐華暢。

又,姓。正字通》:隋將軍吐萬緒。又,複姓,後魏有吐奚、吐難、吐萬氏。

又,《廣韻》:湯故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土故切,𡘋音兔。廣韻》:歐也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吐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吐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tǔ、tù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土,五行属

〔吐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土声。本义是东西从口腔中涌出。

〔吐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ǔ] ⑴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⑵ 放出,露出⑶ 说出 [tù] ⑴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⑵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