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吏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吏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口 部 6画 正文・丑集上

正文・丑集上

口部

6画,

U+540F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力置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良志切;《正韻》:力地切,𡘋音利。說文》:吏,治人者也,从一、从史。徐鍇曰:吏之治人,心主於一,故从一。書・胤征》:天吏逸德,烈于猛火。禮・曲禮》:五官之長曰伯,是職方;其𢷤于天子也,曰天子之吏。左傳・成二年》:王使委于三吏。【註】三吏,三公也。

又,《韻會》:府史之屬亦曰吏。周禮・天官・大宰》八則:三曰廢置以馭其吏。前漢・百官公卿表》:秩四百石至二百石,是爲長吏;百石以下,有斗食佐史之秩,是爲少吏。【註】師古曰:吏,理也,主理其縣內也。

又,姓。正字通》:漢吏宗,王莽時人。

又,《五音集韻》:神至切,音示 —— 奉也、職事也、勞也。

說文》本作叓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吏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一、史、;、𰀉、又、!、𠮛、乂,五行属

〔吏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。从手( 又 ),从中。以手持中。有人认为中为笔。“吏”、“事”、“使”古同字。本义是官吏。

〔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ì] ⑴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⑵ 旧指小公务员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