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凌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凌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冫 部 10画 正文・子集下

正文・子集下

冫部

10画,

U+51CC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力膺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離呈切,𡘋音陵。廣韻》:冰凌。風俗通》:積冰曰凌。詩・豳風》:三之日納于凌隂。周禮・天官》:凌人。【註】凌,冰室也。前漢・高帝紀》:未央宮凌室。【註】師古曰:凌室,藏冰之室。

又,《史記・秦始皇本紀》:陵《水經》地。【註】陵作凌,猶歷也。

又,《前漢・揚雄傳》:虎豹之凌遽。【註】師古曰:凌,戰慄也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里孕切,陵去聲 —— 冰也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凌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冫部

〔凌〕字拼音是lí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冫、夌,五行属

〔凌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仌( bīng,冰,夌 líng )声。本义是冰。

〔凌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íng] ⑴ 冰⑵ 侵犯、欺压⑶ 杂乱,交错⑷ 升,高出⑸ 渡过,越过:“虽有江河之险则~之”。⑹ 迫近,逼近⑺ 姓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