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倨后恭的意思解释
先前态度傲慢;后来恭敬有礼。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。
例句帝有葛仙翁笑诞:“猴子是何前倨后恭?”(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五十一回)
正音“倨”,不能读作“jū”。
辨形“倨”,不能写作“居”。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典故苏秦周游列国,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,但无一个国君欣赏他。苏秦只好垂头丧气,穿着旧衣破鞋回到家乡洛阳。家人见他如此落魄,都不给他好脸色,苏秦的嫂子不给做饭,还狠狠训斥了他一顿。
这件事大大刺激了苏秦,经过一年的苦心揣摩,苏秦掌握了当时的政治形势,在周游列国时说服了当时的齐、楚、燕、韩、赵、魏六国“合纵抗秦,并被封为“纵约长”,做了六国的丞相。苏秦衣锦还乡后,他的亲人一改往日的态度,都“四拜自跪而谢”,其嫂更是“蛇行匍匐”。面对此景,苏秦对嫂子说了这句话“嫂子为什么之前那么傲慢,而现在又那么恭敬呢?”
前倨后恭的词典解释
词语解释
前倨后恭[ qián jù hòu gōng ]
⒈ 先傲慢而后恭敬。语出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苏秦笑谓其嫂曰:‘何前倨而后恭也?’”宋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十八:“帝以媪前倨后恭诘之,曰:‘公贵不可言也。’”
引证解释
⒈ 先傲慢而后恭敬。
引语出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苏秦 笑谓其嫂曰:‘何前倨而后恭也?’”
宋 孙光宪 《北梦琐言》卷十八:“帝以媪前倨后恭詰之,曰:‘公贵不可言也。’”
《西游记》第五一回:“旁有 葛仙翁 笑道:‘猴子是何前倨后恭?’”
《东欧女豪杰》第三回:“菲亚 听説,心里疑惑不解他前倨后恭的缘故,估量著他又来发作,只是不语。”
国语辞典
前倨后恭[ qián jù hòu gōng ]
⒈ 先前傲慢无礼,后又谦卑恭敬。比喻待人势利,态度转变迅速。参见「前倨后卑」条。
引《西游记·第五一回》:「不是甚前倨后恭,老孙于今是没棒弄了!」
前倨后恭造句
1.他从盛气凌人一变而为谄媚温驯,前倨后恭,莫此为甚。
2.也许受到宗教的影响,他的态度前倨后恭,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。
3.他从盛气凌人一变而为谄媚温驯,前倨后恭,莫此为甚。
4.起初他很傲慢,等看到我的名片后,立即打躬作揖,标准的前倨后恭。
5.次日清文拜访李家,国语说得颠三倒四,李氏夫妇当场揭破他是广东人。李世普怒不可遏,把清文赶出大门,待得记起他是卫生帮办,立即前倨后恭,答应让女儿嫁他。
6., 他先前那样不可一世,现今却前倨后恭,判若两人。
7.这个售货员刚才对我大声喝斥,现在却热情有礼,前倨后恭,令我大惑不解,仔细一看,原来是检查工作的领导来了。
8., 他先前那样不可一世,现今却前倨后恭,判若两人。
前倨后恭的翻译
- be first supercilious and then deferential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