戮力同心的意思
戮力同心的意思解释
戮力:合力;同心:齐心。齐心合力。形容团结一致。
例句以为足下当戮力同心,匡翼汉室,而阴谋不轨,以身试祸,岂不痛哉。(《三国志 魏志 袁术传》)
正音“戮”,不能读作“chuō”。
辨形“戮”,不能写作“戳”。
辨析戮力同心和“齐心协力”;都含有“思想上一致;行动上共同努力”的意思;但戮力同心偏重在“同心”;用在思想非常一致的情况下;“齐心协力”偏重在“齐心”;多用在想达到思想一致;而做某件事时。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;形容团结一致。
典故中国第一个朝代是夏朝,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桀是一位暴君。他荒淫无道,凶狠残暴,使得民不聊生,百姓怨声载道。商是一个诸侯小国,位于夏朝的东面。商的国君汤是一位贤明的君主,他联络各地诸侯,积极积蓄力量,并遍访贤士准备推翻夏桀的统治。
一天,有人报告商汤说,贤士伊尹正在莘国的郊外隐居。商汤听了立刻派使者带上重金厚礼去请伊尹前来。商汤派使臣去了两次,但伊尹都没有答应,于是商汤便亲自去请。他的一片诚意感动了伊尹,伊尹最终决定辅佐商汤推翻夏朝统治。在伊尹的辅佐下,商的国力日益强盛,于是商汤决定兴师伐夏。在大军出发之前,商汤在军中发布的誓师文告写道:“夏朝君主桀罪恶滔天,老天也决意要消灭他。上天让贤士伊尹来辅佐我,要我同他齐心合力(这里的齐心合力就是翻译的戮力同心的意思,原文就是该成语),治理天下。你们要奋勇战斗,帮我完成上天交予的任务。”两军交战后,商军英勇善战,而夏军却士气全无,终于被打得溃不成军,四下逃散。由于商汤和伊尹君臣同心合力,终于推翻了夏桀的残暴统治。
戮力同心的词典解释
词语解释
戮力同心[ lù lì tóng xīn ]
⒈ 齐心合力。
例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,戮力同心,申这以盟誓,生亡以婚姻。——《左传·成公二十三年》
英pull together and work hard as a team; make concerted efforts; unite in a concerted effort;
引证解释
⒈ 亦作“戮力壹心”。亦作“戮力一心”。谓齐心协力。戮,通“勠”。
引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昔逮我 献公,及 穆公 相好,戮力同心,申之以盟誓,重之以昏姻。”
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臧昭伯 率从者将盟,载书曰:‘戮力壹心,好恶同之。’”
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晋 郑 兄弟也,吾先君 武公 与 晋文侯 戮力一心,股肱 周 室,夹辅 平王。”
唐 赵元一 《奉天录》卷四:“戮力同心,共成王事。”
明 王錂 《春芜记·宸游》:“自受命以来,幸仗诸大夫戮力同心,交邻御侮。”
清 魏源 《圣武记》卷九:“其宣諭各路领兵大小诸臣,戮力同心,刻期灭贼。”
清 薛福成 《筹洋刍议·边防》:“中国 筹边之要,在中外上下戮力一心,精求自强之术而勉行之。”
国语辞典
戮力同心[ lù lì tóng xīn ]
⒈ 齐心合力,团结一致。也作「同心僇力」、「同心戮力」、「戮力齐心」、「戮力一心」。
引《国语·齐语》:「与诸侯饰牲为载,以约誓于上下庶神,与诸侯戮力同心。」
《清史稿·卷二一八·诸王传·睿忠亲王多尔衮传》:「传檄江南,联兵河朔,陈师鞠旅,戮力同心,报乃君国之雠,彰我朝廷之德。」
英语concerted efforts in a common cause (idiom); united and working together
戮力同心造句
1.只要公司同仁戮力同心,必然可以再创更为亮丽的佳绩。
2.情况既已至此,大家只有戮力同心,才能渡过难关。
3.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,才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保证。
4.为了洗清失败的耻辱,全员都得戮力同心,以便在下次比赛赢回奖杯。
戮力同心的翻译
- make concerted efforts
- единодушно(сплочённо)
- 心(こころ)をーつにして協力(きょうりょく)する,一致団結(いっちだんけつ)す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