夺胎换骨的意思解释
夺别人之胎以转生;换己之凡骨为仙骨。本道家语。后比喻学习前人文学艺术的立意和技巧以创新。也比喻重新做人。
例句安知夺胎换骨无金丹,不使此莲此菊此桃万亿化身合为一。(清 黄遵宪《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》诗)
正音“胎”,不能读作“tái”。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,比喻学习经验不断创新。
典故夺胎换骨原是道家的说法即吃了金丹换去凡骨凡胎后成仙。古代文人借用以前古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,黄庭坚认为这是换骨法,深入研究古文的原意进一步加以刻划形容,这叫夺胎法。也有人说不蹈古人一言一句,用夺胎换骨法可以点铁成金。
夺胎换骨的词典解释
词语解释
夺胎换骨[ duó tāi huàn gǔ ]
⒈ 原为道教语。谓脱去凡胎俗骨而换为圣胎仙骨。后用以喻师法前人而不露痕迹,并能创新。
引证解释
⒈ 原为道教语。谓脱去凡胎俗骨而换为圣胎仙骨。后用以喻师法前人而不露痕迹,并能创新。
引宋 惠洪 《冷斋夜话·换骨夺胎法》引 黄庭坚 曰:“不易其意而造其语,谓之换骨法;窥入其意而形容之,谓之夺胎法。”
宋 陈善 《扪虱新话·文章有夺胎换骨法》:“文章虽不要蹈袭古人一言一句,然古人自有夺胎换骨等法,所谓灵丹一粒,点铁成金也。”
金 王若虚 《滹南诗话》卷下:“鲁直 论诗有夺胎换骨、点铁成金之喻,世以为名言。以予观之,特剽窃之黠者耳。”
亦省作“夺胎”。 宋 陈岩肖 《庚溪诗话》卷下:“晋 宋 间, 沃州山 帛道猷 诗曰:‘连峯数千里,修林带平津。茅茨隐不见,鷄鸣知有人’……僧 道潜 号 参寥,有云:‘隔林髣髴闻机杼,知有人家在翠微。’其源乃出於 道猷,而更加锻鍊,亦可谓善夺胎者也。”
国语辞典
夺胎换骨[ duó tāi huàn gǔ ]
⒈ 本是道家语,指修道成仙,夺别人的胎而转生,换去俗骨而成仙骨。后指身心澈底改变。也作「换骨夺胎」。
⒉ 比喻作诗文虽效法别人,但不露痕迹,且能创出新意。语本宋·释惠洪也作「换骨夺胎」。
引《冷斋夜话·卷一》:「山谷言:『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,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,虽渊明、少陵不得工也。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,谓之换骨法;窥入其意而形容之,谓之夺胎法。』」
夺胎换骨造句
1.著名画家齐白石说过:"学我者生,似我者死。"这个"学"字的意思就是夺胎换骨。
2.我认为这篇散文从结构到立意,都有夺胎换骨、别具一格之妙。
3.我认为这篇散文从结构到立意,都有夺胎换骨、别具一格之妙。
4.著名画家齐白石说过:"学我者生,似我者死。"这个"学"字的意思就是夺胎换骨。
夺胎换骨的翻译
- seize somebody's body and be reincarnated as an immortal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