咄咄怪事的意思
咄咄怪事的意思解释
咄咄:表示惊讶的声音。使人惊讶的怪事。形容事情不合情理;叫人不能理解。
例句噫!一小说之微,而竟有如斯之法律,以圭臬于著述界之前途,亦咄咄怪事,咄咄怪事。(清 陶曾佑《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》)
正音“咄”,不能读作“chū”。
辨形“咄”,不能写作“多”。
谜语竹子开玫瑰花
用法偏正式;作宾语;与岂非、真是等连用。
典故东晋扬州刺史殷浩与大将桓温不合,王羲之劝他大敌当前应以国事为重,殷浩不但不听,领兵北伐,屡战屡败,被废为平民,流放到信安,他整天无忧无虑地读书吟诗,老是在纸上写“咄咄怪事”四个字来表示心中的不平。
咄咄怪事的词典解释
词语解释
咄咄怪事[ duō duō guài shì ]
⒈ 令人感到不可理解、十分惊讶的事。
英outoftheordinary; what a strange situation; mostrous absurdity;
引证解释
⒈ 参见“咄咄书空”。参见“咄咄书空”。
引连声惊呼称怪。形容令人惊讶的怪事。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黜免》:“殷中军 ( 殷浩 )被废在 信安,终日恒书空作字, 扬州 吏民寻义逐之,窃视,唯作‘咄咄怪事’四字而已。”
宋 杨万里 《明发栖隐寺》诗:“何如今晨天地间,咄咄怪事满眼前。”
清 沉起凤 《谐铎·帖嘲》:“世有一字不通之辈,而能知我高才,可谓咄咄怪事。”
国语辞典
咄咄怪事[ duò duò guài shì ]
⒈ 语出令人感到惊奇,不可思议的事情。
引《晋书·卷七七·殷浩传》:「浩虽被黜放,口无怨言,九神委命,谈咏不辍,虽家人,不见其有流放之戚。但终日书空,作『咄咄怪事』四字而已。」
宋·杨万里〈明发栖隐寺〉诗:「如何今晨天地间,咄咄怪事满眼前。」
英语strange, absurd, paradoxical, extraordinary
德语absonderlich
法语absurdité
咄咄怪事造句
1.或许这又是件自相矛盾的咄咄怪事:我们自己感到形势逼人,时不我待,但我们的社会却发出这种信息,即没有什么可行的方案能取代现状。
2.事实摆在眼前,他居然还能睁眼说瞎话,真是咄咄怪事!
3.上了几年学,连这个字都不认得,真是咄咄怪事。
4.一个在国内安全措施、审查和互联网管制方面花的钱比军费还多的国家,居然没有能力打掉区区一些贩卖盗版音像产品的网站,真是咄咄怪事。
5.一个号称自由民主的政府,居然不允许人民发表自己的意见,岂非咄咄怪事?
6.一百零九、一些咄咄怪事,触目惊心,使我悚然惊悟。
7.博大人何必杞人忧天,我索伦兵连克四峰,虽然伤亡惨重,但虎威不减,眼下正当要功标青史之际,大人倒是体恤起索伦兵的艰辛,真是咄咄怪事。
咄咄怪事的翻译
- monstrous absurdity
- стрáнный случай
- 驚くべき奇怪事(きかいこと),奇怪千万なこと
- was für eine merkwürdige Angelegenheit(wie merkwürdig das ist)
- absurdité énorme(extrêmenment bizarre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