呆若木鸡的意思
呆若木鸡的意思解释
愣着不动;像只木头鸡。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。
例句匪首侯殿坤,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,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,当即呆若木鸡。(曲波《林海雪原》二八)
正音“呆”,不能读作“ái”。
辨形“呆”,不能写作“待”。
辨析呆若木鸡和“目瞪口呆”;都是从形体上来描绘吃惊发愣的样子;但形体的部位不同;吃惊的程度也有差别。呆若木鸡形容全身都像木鸡似地呆着;程度较重;“目瞪口呆”从眼睛不动、嘴不能说等面部表情来形容发愣的样子。
谜语最愚蠢的鸡
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、状语、补语;含贬义。
典故《庄子·达生篇》中有这样一个寓言:古时候人们很喜欢斗鸡的游戏,一个叫纪渻子的人专门为国王训练斗鸡,准备参加搏斗。过了十天,国王问纪渻子:鸡已经训练好了吗?纪渻子回答说;还没有,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,其实没有什麽底气。又过了十天,国王再次询问,纪渻子说还不行,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,马上就紧张起来,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。又过了十天,国王去问但还是不行,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,气势未消。这样再过了十天,纪省子终于说差不多了,它虽然偶尔还叫几声,已经有些呆头呆脑、不动声色,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,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。国王于是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,没想到别的鸡一看到这只“呆若木鸡”的斗鸡,还没有交手就都掉头逃走。
呆若木鸡的词典解释
词语解释
呆若木鸡[ dāi ruò mù jī ]
⒈ 脸上表情呆板得象木头鸡一样。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呆的神态。
例这个消息使他呆若木鸡。
英dumb as a wooden chicken; dumb struck;
引证解释
⒈ 《庄子·达生》谓 纪渻子 为国君驯养斗鸡,凡四十日乃成,“望之似木鸡矣”。因以“呆似木鸡”或“呆若木鸡”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楞的样子。
引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五回:“我提到案下问时,那 罗荣统 呆似木鸡,一句话也説不出来。”
曹禺 《日出》第二幕:“黄省三 (呆若木鸡,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):李先生 …… 李先生,我要活着。”
陈世旭 《小镇上的将军》:“人们第一眼看见将军的时候,都吃惊得呆若木鸡。”
亦作“呆如木鸡”。 鲁彦周 《廖仲恺》第六章八五:“那几个军人和财主,一个个呆如木鸡。”
国语辞典
呆若木鸡[ dāi ruò mù jī ]
⒈ 愚笨或受惊吓而发愣的样子。语本也作「呆如木鸡」、「呆似木鸡」、「蠢若木鸡」。
引《庄子·达生》:「望之似木鸡,其德全矣。」
近木鸡之呆 目瞪口呆 呆头呆脑
反狡如脱兔 矫若游龙
呆若木鸡造句
1.所以若像目击者所说“从始至终保安‘呆若木鸡’站在一旁”,这名保安就涉嫌违规和失职。
2.课堂上,老师问了一个问题,我站起来后呆若木鸡的看着老师,突然,我急中生智的翻开了字典,找到了答案。能力呀!
3., 小明上课丝毫不听,时不时呆若木鸡,连老师也无可奈何。
4.这个罪犯刚才还气焰嚣张,现在一见到我们出示的证据,顿时呆若木鸡,半天说不出话来。
5.搞笑语录:迅雷不及掩耳盗铃,以不变应万变不离其宗,成事不足挂齿,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无敌,举头望明月几时有,呆若木鸡毛当令箭,一泻千里共婵娟。
6.我走到鳄鱼的水池前,鳄鱼仍然呆若木鸡,只有尾巴悠闲地摇来摇去。“根本就是几个大呆瓜嘛!”我暗自嘀咕,把手给伸了过去。我摸了摸它的尾巴,又摸它的头,再把手给伸到它面前。
7.那时我一进门,看见母亲倒在地板上,吓得我整个人呆若木鸡,竟然忘了报警求救。
8.等着检票的人各种若有所思或者呆若木鸡的表情。
9.听到这一噩耗,他呆若木鸡,过了好久才“哇”地一声哭了起来。
10.石惊天倒吸了一口冷气,茫然失措,呆若木鸡一般,良久才怫然不悦道:“青河小儿,你卑鄙无耻!”。
呆若木鸡的翻译
- stand like a log
- застыть на мéсте
- 呆気 (あっけ)に取られる,あきれてぽかんとなる
- rester la bouche bée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