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魋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魋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tuí

鬼 部 18画 正文・亥集上

正文・亥集上

鬼部

18画

U+9B4B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杜回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徒回切,𡘋音穨。說文》:神獸也。爾雅・釋獸》:魋如小熊,竊毛而黃。【註】今建平山中有此獸,狀如熊而小,毛麆淺,赤黃色,俗呼爲赤熊。

又,人名。禮・檀弓》〔註〕:桓司馬宋向戍之孫,名魋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傳追切;《正韻》:直追切,𡘋音椎。前漢・陸賈傳》:尉陀魋結箕踞。【註】服虔曰:魋音椎,今兵士椎頭髻也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魋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鬼部

〔魋〕字拼音是tuí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鬼、隹

〔魋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uí]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毛浅而赤黄、形似小熊的野兽。⑵ 姓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