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鬯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鬯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鬯 部 10画 正文・亥集上

正文・亥集上

鬯部

10画,

U+9B2F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丑亮切,音悵。說文》:以秬釀𩰪艸,芬芳攸服,以降神也。易・震卦》:不喪匕鬯。【註】鬯,香酒,奉宗廟之盛也。書・洛誥》:以秬鬯二卣曰明禋。【傳】黑黍曰秬,釀以鬯草。詩・大雅》:秬鬯一卣。【傳】鬯,香草也。築煑合而鬱之曰鬯。周禮・春官》:鬯人掌共秬,鬯而飾之。【註】鬯,釀秬爲酒,芬香條暢於上下也。

又,《詩・鄭風》:抑鬯弓忌。【註】鬯弓,弢弓。

又,與暢同。前漢・郊祀志》:草木鬯茂。【註】師古曰:鬯與暢同。

集韻》或作𥠴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鬯部

〔鬯〕字拼音是chàng,上下结构,五行属

〔鬯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器皿中盛酒形,中有小点,表示酒糟。本义是古代祭祀、宴饮用的香酒,用郁金草合黑黍酿成。

〔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chàng] ⑴ 古代祭祀用的酒,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。⑵ 同“畅”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