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鎧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鎧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kǎi

金 部 18画 正文・戌集上

正文・戌集上

金部

18画

U+93A7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苦亥切;《正韻》:可亥切,𡘋音愷。說文》:甲也。釋名》:鎧,猶塏也。塏,堅重之言也。書・說命》惟甲冑起戎〔註〕:甲,鎧也。管子・地數篇》:葛盧之山,發而出水,金從之,蚩尤受而制之,以爲劒鎧。廣韻》:䤴甲,介鎧也。周禮・夏官》司甲〔疏〕:古用皮,謂之甲;今用金,謂之鎧。初學記》:首鎧謂之兜鍪,亦曰冑,臂鎧謂之釬,頸鎧謂之錏鍜。雲笈・軒轅紀》:蚩尤始作鎧甲兜鍪,時人不識,以爲銅頭鐵額。

又,梵書:袈娑爲忍辱鎧。

又,《廣韻》:苦蓋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口漑切;《正韻》:丘蓋切,𡘋音慨 —— 義同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鎧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

〔鎧〕字拼音是kǎ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豈

〔鎧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kǎi] ⑴ 〔~甲〕古代的戰衣,可以保護身體。簡作“鎧”,如“鐵~”,“首~”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