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銍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銍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zhì

金 部 14画 正文・戌集上

正文・戌集上

金部

14画

U+928D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、《韻會𡘋陟栗切,音窒。說文》:穫禾短鐮也。釋名》:銍,穫黍鐵也。詩・周頌》:奄觀銍艾。【傳】銍,穫也。【疏】銍器可以穫禾,故云穫也。

又,《小爾雅》:禾穗謂之穎,截穎謂之銍。書・禹貢》:二百里納銍。【傳】銍刈謂禾穗也。【疏】禾穗用銍以刈,故以銍表禾穗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古縣名,在譙。前漢・陳勝傳》:攻銍、酇、苦、柘、譙,皆下之。【註】五縣名。銍音竹乙反。〈地理志〉:沛郡銍縣。

又,通作䬹。史記・秦本紀》:百里奚曰:臣嘗游困於齊,而乞食䬹人。徐廣曰:銍,一作䬹。

又,《廣韻》:之日切;《集韻》:職日切,𡘋音質 —— 義同。

集韻》或作𨫐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銍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

〔銍〕字拼音是zh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至

〔銍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ì] ⑴ 见“铚”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