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逴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逴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辵 部 15画 正文・酉集下

正文・酉集下

辵部

15画,

U+9034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敕角切,音踔。說文》:遠也。史記・霍去病傳》:逴行殊遠。【註】逴與卓同,遠也。

又,超絕也。班固〈西都賦〉:逴躒諸夏。

又,《玉篇》:蹇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自關而西,秦晉之閒,凡蹇者謂之逴。【註】行略逴也。體偏長短,亦謂之逴。

又,逴龍,神名。楚辭・大招》:北有寒山,逴龍赩只。

又,《廣韻》:丑略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敕略切,𡘋音綽 —— 義同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

〔逴〕字拼音是chuō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卓,五行属

〔逴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本义是远。

〔逴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chuō] ⑴ 同“踔”。跳;腾跃。⑵ 远。《說文·辵部》:“逴,遠也。”⑶ 跛。《說文·辵部》:“逴,蹇也。”⑷ 超越;超出。⑸ 远行。⑹ 惊动。《方言》第二:“逴,驚也。”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