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逮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逮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辵 部 15画 正文・酉集下

正文・酉集下

辵部

15画,

U+902E

康熙字典原文

古文: 逯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徒戴切;《正韻》:度耐切,𡘋音代。說文》:及也。易・繫辭》:水火相逮。【註】水火不相入,而相逮及。書・周官》:夙夜不逮。

又,《正韻》:追也。前漢・𠛬法志》:逮繫。【註】辭之所及,則追捕之,故謂之逮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蕩亥切,音迨 —— 與迨同。

又,《廣韻》:特計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大計切,𡘋音第 —— 逮逮,安和貌。禮・孔子閒居》:威儀逮逮。

又,叶吐內切,音退。前漢・郊祀歌》:靑陽開動,根荄以遂。膏潤幷受,跂行必逮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逮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

〔逮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dài、dǎi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隶,五行属

〔逮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辵( chuò ),隶( dài )声。本义是赶上;及;到。

〔逮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ǎi] ⑴ 捉,捕,用于口语 [dài] ⑴ 到,及⑵ 捉拿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