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迪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迪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辵 部 12画 正文・酉集下

正文・酉集下

辵部

12画,

U+8FEA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徒歷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亭歷切;《正韻》:杜歷切,𡘋音狄。廣韻》:進也、蹈也。書・臯陶謨》:允迪厥德。【註】言信蹈其德也。

又,《說文》:道也。書・大禹謨》:惠迪吉。【註】言順道則吉也。

又,《增韻》:啓迪,開導也。書・太甲》:啓迪後人。【註】謂開導子孫也。又,〈康誥〉:矧今民罔迪不適。【註】謂民無導之而不從者。

又,至也。前漢・班固敘傳》:漢迪于秦,有革有因。

又,由迪,相正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東齊靑徐閒,相正謂之由迪。

又,叶徒沃切,音獨。詩・大雅》「維此良人,弗求弗迪」,叶下弗毒。陸雲〈餞王太尉〉詩:惟帝思庸,大典光迪;思媚三靈,誕降天篤。

又,叶毒藥切,音鐸。陸機〈贈馮文羆〉詩:奕奕馮生,哲問允迪;天保定爾,靡德不鑠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

〔迪〕字拼音是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由,五行属

〔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í] ⑴ 开导⑵ 进⑶ 继承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