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迋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迋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辵 部 11画 正文・酉集下

正文・酉集下

辵部

11画

U+8FCB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于放切;《韻會》:于况切,𡘋音旺。說文》:往也。左傳・襄二十八年》:君使子展迋勞于東門之外。

又,《集韻》:欺也。詩・鄭風》:人實迋女。左傳・定十年》:是迋吾兄也。

又,恐懼也。左傳・昭三十一年》:子無我迋。司馬相如〈長門賦〉:魂迋迋若有亡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俱往切;《韻會》:求往切,𡘋音俇。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古况切,音誑。又,《集韻》:曲王切;《正韻》:去王切,𡘋音匡。又,《集韻》:渠王切,音狂 —— 義𡘋同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迋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

〔迋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wàng、kuāng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王

〔迋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wàng] ⑴ 往,前往:“君使子展~劳于东门之外。” [kuāng] ⑴ 古通“诓”,欺骗:“无信人之言,人实~女。”⑵ 古通“恇”,恐吓:“子无我~,不幸而后亡。”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