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軥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軥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車 部 12画 正文・酉集下

正文・酉集下

車部

12画

U+8EE5

康熙字典原文

廣韻》:其俱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權俱切,𡘋音衢。說文》:軛下曲者。韻會》:車軛兩邊叉馬頸者。左傳・襄十四年》:射兩軥而還。【註】車軛下卷者。

又,《廣韻》:古侯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居侯切,𡘋音鉤。廣韻》:車軥心木。

又,夏后氏之輅曰軥。通作鉤。釋名》:鉤車以行爲陣,鉤股曲直有正,夏所制也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古𠋫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居𠋫切,𡘋音遘。廣韻》:軥槅,輓車也。

又,《等韻》:公𠋫切,音苟。前漢・朱家傳》:乗不過軥牛。【註】軥,軥枙也。軥牛,小牛也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軥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車部

〔軥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車、句

〔軥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ú] ⑴ 车轭两边下伸反曲以夹牲头的部分:“射两~而还。”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