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趾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趾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zhǐ

足 部 11画 正文・酉集中

正文・酉集中

足部

11画,

U+8DBE

康熙字典原文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諸市切;《正韻》:諸氏切,𡘋音止。爾雅・釋言》:趾,足也。釋名》:趾,止也。言行一進一止也。易・賁卦》:賁其趾。詩・豳風》:四之日舉趾。禮・曲禮》:請袵何趾。

又,《左傳・宣十一年》:略基趾。【註】趾,城足也。

又,《禮・王制》:南方曰蠻,雕題交趾。前漢・地理志》:交趾郡,屬交州。

又,通作止。前漢・𠛬法志》:當斬左止者,笞五百。【註】師古曰:止足也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足部

〔趾〕字拼音是zhǐ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𧾷、止,五行属

〔趾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足,止声。古所谓趾,指足,不指脚趾。脚指叫做指,趾是“止”的后起字。本义是脚。

〔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ǐ] ⑴ 脚⑵ 脚指头⑶ 踪迹:“庶追芳~”。⑷ 古同“址”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