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詖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詖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言 部 12画 正文・酉集上

正文・酉集上

言部

12画

U+8A56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彼義切,陂去聲。說文》:辯論也。廣雅》:慧也。玉篇》:佞諂也。廣韻》:譣詖也。詩・周南・卷耳序》:內有進賢之志,而無險詖私謁之心。【箋】詖,妄加人以罪也。崔云:險詖,不正也。孟子》:詖辭知其所蔽。【註】詖,偏陂也。前漢・敘傳》:趙敬險詖。【師古註】詖,辯也。一曰佞也。

又,《正韻》:兵媚切,悲去聲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六書故》與陂通。荀子・成相篇》:讒人罔極,險陂傾側。【註】陂與詖同。

又,《廣韻》:彼爲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班糜切,𡘋音陂。又,《正韻》:逋眉切,音悲。又,《集韻》:滂禾切,音坡 —— 義𡘋同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

〔詖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皮

〔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ì] ⑴ 见“诐”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