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觿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觿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觿

角 部 25画 正文・酉集上

正文・酉集上

角部

25画

U+89FF

觿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戸圭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懸圭切;《正韻》:弦雞切,𡘋音攜。說文》:佩角銳耑,可以解結。詩・衞風》:童子佩觿。【朱傳】錐也。以象骨爲之,所以解結。成人之佩,非童子之飾也。禮・內則》:左佩小觿,右佩大觿。【註】觿,本作鑴,解結錐也。

又,人名。元有宣尉使高觿。

又,觜觿,星名。詳前觜字註。

又,《廣韻》:許規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翾規切,𡘋音眭。又,《正韻》:朱惟切,音錐 —— 義𡘋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勻規切,音䔺 —— 與蠵同。觜觿,大也。詳前觜字註。

字彙補》:亦作𧥁,非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觿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角部

〔觿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角、巂

〔觿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ī] ⑴ 古代一种解结的锥子。用骨、玉等制成。也用作佩饰:“芄兰之支,童子佩~。”⑵ 喻争斗。相~相阅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