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觟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觟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角 部 13画 正文・酉集上

正文・酉集上

角部

13画,

U+89DF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下瓦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戸瓦切,𡘋音踝。說文》:牝牂羊生角者也。

又,《玉篇》:角貌。

又,矢名。西京雜記》:茂陵文固陽,以觟矢射雉,日連百數。

又,複姓。後漢・儒林傳》:中山觟陽鴻,以孟氏易敎授。【註】姓觟陽,名鴻也。或作鮭,从魚者,音胡佳反。

又,《集韻》:下買切,音蠏 —— 與獬同,觸邪神羊也。王充《論衡》:觟𧣾者,一角之羊也,性知有罪。臯陶治獄,其罪疑者,令羊觸之。【註】卽獬廌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楚冠名。淮南子・主術訓》:楚文王好服觟冠。【註】御史法冠也。觟,卽獬字。

又,《字彙補》:香跨切,音化。淮南子・俶眞訓》:萬民乃始慲觟離跂。【註】觟音化。徯徑之意也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角部

〔觟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huà、xi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角、圭,五行属

〔觟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huà] ⑴ 有角的母羊。⑵ 姓。 [xiè] ⑴ 〔~𧣾〕古同“獬豸”,传说中的神羊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