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覿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覿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覿

見 部 22画 正文・酉集上

正文・酉集上

見部

22画

U+89BF

覿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徒歷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亭歷切;《正韻》:杜歷切,𡘋音狄。說文》:見也。易・困卦》:三歲不覿。春秋・莊二十四年》:大夫宗婦覿用幣。公羊傳》:覿者何,見也。禮・郊特牲》:不敢私覿。周禮・秋官・司儀》〔註〕:私覿,私面也。韻會小補》:於君謂之覿,於卿謂之面。覿面別,散文面亦爲覿。

又,《集韻》:他歷切,音逖。又,前歷切,音寂 —— 𡘋同「䚐」。詳前䚐字註。

又,《集韻》:徒谷切,音牘。陸雲〈贈顧驃騎〉詩:沈機響駭,幽明廣覿;和以同「人」,物歸時育。覿叶育。

集韻》或作䚍,亦作𧠫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覿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見部

〔覿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賣、見

〔覿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í] ⑴ 见“觌”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