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蚤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蚤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zǎo

虫 部 10画 正文・申集中

正文・申集中

虫部

10画,

U+86A4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子皓切,音早。玉篇》:嚙人跳蟲也。續博物志》:土乾則生蚤。莊子・秋水篇》:鴟鵂夜撮蚤,察毫末。曹植〈令禽惡鳥論〉:得蚤者,莫不糜之齒牙,爲害身也。

又,與早通。〈越語〉:蚤晏無失,必順天道。孟子》:蚤起,施從良人之所之。

又,《正韻》與爪通。禮・曲禮》:不蚤鬋。【註】蚤,讀爲爪。【疏】謂除手足爪也。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眡其綆,欲其蚤之正也。【註】蚤當爲爪,謂幅入牙中者也。

本作𧎮,省作蚤,或作䖣、䗢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蚤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

〔蚤〕字拼音是zǎo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㕚、虫,五行属

〔蚤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ǎo] ⑴ 昆虫,赤褐色,善跳跃,寄生在人和畜的身体上,吸血液,能传染鼠疫等疾病。通称“跳蚤”、“虼蚤”。⑵ 通“早”⑶ 通“爪”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