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蘋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蘋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艸 部 22画 正文・申集上

正文・申集上

艸部

22画

U+860B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符眞切;《正韻》:毘賔切,𡘋音頻。說文》本作𦿜,大萍也。爾雅・釋草》:萍蓱,其大者蘋。本草集解》:四葉合成一葉如田字者,蘋也。詩・召南》:于以采蘋。【傳】古之將嫁女者,必先禮之于宗室,牲用魚,芼之以蘋藻。【箋】蘋之言賔也。【疏】《韓詩》云:沈者曰蘋。呂氏春秋》:海菜之美者,崑崙之蘋。爾雅翼》:蘋似槐葉,而連生淺水中,五月有華白色,故謂之白蘋。楚辭・九章》:登白蘋兮騁望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蘋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蘋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pín、pí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頻

〔蘋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艸,平聲。本义是浮萍。

〔蘋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pín] ⑴ 大萍。今称“四叶菜”、“田字草”。蕨类植物,苹科。多年生浅水草本。叶柄长,顶端集生四片小叶。全草入药。也作猪饲料。 [píng] ⑴ 〔蘋果〕蔷薇科,落叶小木。果实可食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