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薜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薜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艸 部 19画 正文・申集上

正文・申集上

艸部

19画,

U+859C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蒲計切,音備。說文》:牡贊也。卽薜茘。屈原〈離騷〉:貫薜茘之落蘂。

又,博厄切,音檗。爾雅・釋草》:薜,山蘄。【註】當歸也。

又,薜,山麻。【註】麻生山中者名薜。

又,必益切,音辟 —— 義同。

又,弼角切,音雹。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陶人》:凡陶旊之事,髻墾薜暴不入市。【註】薜,破裂也。劉昌宗讀雹。

又,與僻同。前漢・揚雄傳》:陋三神之阨薜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薜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薜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辟,五行属

〔薜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ì] ⑴ 古书上指当归。⑵ 〔~荔〕常绿灌木,茎蔓生,果实球形,可做淀粉,捣汁可做饮料。简称“薜”,如“~萝”。⑶ 古书上指野麻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