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薍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薍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艸 部 19画 正文・申集上

正文・申集上

艸部

19画

U+858D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五患切,音與綰同。玉篇》:菼薍。陸璣《詩疏》:薍或謂之荻,至秋堅成,則謂之萑。唐書・竇建德傳》:高雞泊廣袤數百里,葭薍阻奧,可以避難。

又,《類篇》:盧玩切,音亂。集韻》:小蒜根曰薍子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薍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薍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wàn、luà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亂

〔薍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wàn] ⑴ 初生的荻。《爾雅•釋草》:“菼,薍。” [luàn] ⑴ 〔~子〕小蒜的根。《集韻•换韻》:“薍,小蒜根曰薍子。”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