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蔓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蔓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艸 部 17画 正文・申集上

正文・申集上

艸部

17画,

U+8513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無販切,音萬。說文》:葛屬。詩・鄭風》:野有蔓草。【傳】蔓,延也。前漢・禮樂志》:蔓蔓日茂。【註】蔓蔓,言其長久。

又,《廣韻》:瓜蔓。

又,姓。左傳》:蔓成然。通志・氏族略》:楚有鬭成然,食采于蔓,曰蔓成然,其後以邑爲氏。

又,《集韻》:謨官切,音謾 —— 蔓靑,菜也。

又,《類篇》:莫半切 —— 枝長也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蔓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蔓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màn、wà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曼,五行属

〔蔓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màn] ⑴ 同“蔓~”,多用于合成词,如蔓草、蔓延等。[蔓延]形容像蔓草一样扩展滋生。 [wàn] ⑴ 细长能缠绕的茎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