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菝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菝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艸 部 14画 正文・申集上

正文・申集上

艸部

14画,

U+83DD

康熙字典原文

集韻》:蒲八切,音拔。玉篇》:菝葀,瑞草。

又,《博雅》:菝挈,狗脊也。本草》:菝葜,猶𥎱䂒也。𥎱䂒,短也,莖蔓堅强短小,故名。廣韻》:根可作飮。

又,《唐韻古音》:蒲內切 —— 同「萆」。菝葜,《禮記・月令》作萆挈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菝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菝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拔,五行属

〔菝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á] ⑴ 〔~葜〕多年生草本植物,木质,茎高一米到两米,有刺而外曲,花黄绿色,橘红色浆果,像豆,地下根茎入药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