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芻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芻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chú

艸 部 10画 正文・申集上

正文・申集上

艸部

10画

U+82BB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側愚切;《正韻》:楚徂切,𡘋音初。說文》:刈草也。詩・大雅》:詢于芻蕘。【疏】芻者,飼牛馬之草。孟子》:猶芻豢之悅我口。【趙註】草牲曰芻。韻會》:羊曰芻,犬曰豢,皆以所食得名。

又,《禮・祭統》:士執芻。【註】藁也。詩・小雅》:生芻一束。【箋】苽草刈取以用曰芻,故曰生芻。

又,草名。〈小雅〉:終朝采綠。【箋】綠,王芻也。

又,梵語謂僧曰苾芻。

又,芻尼。許彥周《詩話》:嘗作〈七夕〉詩押潘尼字,難于屬和;後讀藏經,有呼喜鵲爲芻尼。

又,姓。見何氏《姓苑》。

又,《集韻》:葘尤切,音鄒。韓愈〈駑驥〉詩:力小若易制,價微良易酬;渴飮一斗水,饑食一束芻。

六書正譌》:芻象包束草之形,俗作蒭,非。干祿字書》:通作𦱪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芻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芻〕字拼音是chú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󰓜、󰓜

〔芻〕字造字法是象形兼會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又( 手 )從草,表示以手取草。俗作蒭。本义是割草。

〔芻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chú] ⑴ 喂牲畜的草,亦指用草料喂牲口⑵ 割草⑶ 草把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