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芧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芧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艸 部 10画 正文・申集上

正文・申集上

艸部

10画

U+82A7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𡘋同「苧」。

又,《前漢・司馬相如傳》:蔣芧靑薠。【註】芧,三稜也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象呂切,音序 —— 木名,栩也。

又,芧栗。莊子・徐無鬼》:先生居山林,食芧栗。又,〈齊物論〉:〈狙公賦芧〉曰:朝三而暮四,衆狙皆怒;朝四而暮三,衆狙皆喜。李軌讀作羊諸切,音余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芧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芧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xù、zhù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予

〔芧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ù] ⑴ 栎树;亦指栎实:“狙公赋~。” [zhù] ⑴ 三棱草,茎直立,三棱形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