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芑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芑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艸 部 9画 正文・申集上

正文・申集上

艸部

9画,

U+8291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墟里切;《韻會》:口己切,𡘋音起。說文》:白苗嘉穀。爾雅・釋草》:芑,白苗。【註】今白梁粟。詩・大雅》:維維芑。

又,《集韻》:巨己切,音忌 —— 義同。

又,菜名。詩・小雅》:薄言采芑。【疏】芑菜似苦菜,莖靑白色,摘其葉,白汁出,肥可生食,亦可蒸爲茹。

又,木名。山海經》:歷石之山,其木多荆芑。

又,草也。詩・大雅》:豐水有芑。

又,祛狶切,音欹。〇【按】經典皆讀起,唯《佩觿》作墟里、祛狶兩切,不知何據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芑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芑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己,五行属

〔芑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ǐ] ⑴ 梁、黍一类的农作物。⑵ 类似苦菜的一种草本植物:“薄言采~”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