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萋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萋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艸 部 14画 正文・申集上

正文・申集上

艸部

14画,

U+840B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七稽切;《韻會》:千西切,𡘋音妻。玉篇》:草盛貌。詩・周南》:維葉萋萋。

又,雲行貌。詩・小雅》:有渰萋萋。

又,《爾雅・釋訓》:萋萋,臣盡力也。

又,萋斐,文章相錯也。詩・小雅》:萋兮斐兮,成是貝錦。

又,萋且,敬愼貌。詩・周頌》:有萋有苴〔「有萋有苴」之「苴」字或作「且」。《十三經注》:有萋有且〕

又,《韻會》:此禮切,音泚。左思〈魏都賦〉:珍樹猗猗,奇卉萋萋;蕙風如薰,甘露如醴。

又,《集韻》:千咨切,音郪 —— 義同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萋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萋〕字拼音是,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妻,五行属

〔萋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艸,妻声。本义是草茂盛的样子。

〔萋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ī] ⑴ 〔~~〕形容草生长茂盛的样子,如“芳草~~”。⑵ 〔~斐〕a.形容花纹错杂的样子,如“萋兮斐兮,成是贝锦;彼潛人者,亦已大甚!”b.喻谗言,如“吞决之情深,则~~之辞作。”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