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肫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肫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肉 部 10画 正文・未集下

正文・未集下

肉部

10画,

U+80AB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章倫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朱倫切;《韻會》:株倫切,𡘋音諄。說文》:面頯也。从肉,屯意兼聲。正韻》:懇誠貌。禮・中庸》:肫肫其仁。【註】肫肫,讀如誨爾忳忳之忳。肫,懇誠貌。

又,《五音集韻》:子罪切,音嶊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殊倫切,音純 —— 腊之全者。儀禮・士昏禮》:肫𩩙不升。【註】肫,全也。【釋文】音純。又,徒渾切,音屯 —— 䐊肫,餌也。或作飩,亦作𪌋𥸵

又,主尹切,音準 —— 頤也。

又,朱劣切,音拙 —— 面骨。五音集韻》:面秀骨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

〔肫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hūn、chú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屯,五行属

〔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ūn] ⑴ 禽类的胃(亦称“胗”)⑵ 诚恳、真挚 [chún] ⑴ 古代祭祀所用牲畜后体的一部分。⑵ 同“纯”,整体,全。⑶ 精细致密:“缪缪~~,其事不可循”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