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緅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緅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zōu

糸 部 14画 正文・未集中

正文・未集中

糸部

14画

U+7DC5

康熙字典原文

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側鳩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甾尤切,𡘋音鄒。說文・新附字》:帛靑赤色也。博雅》:蒼靑也。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鍾氏》:五入爲緅。【註】染纁者,三入而成,又再染以黑則爲緅。今《》俗文作爵,言如爵頭色也。論語》:君子不以紺緅飾。【何晏註】緅者,三年練,以緅飾衣。【疏】緅,淺絳色。淮南子・俶眞訓》:以涅染緅,則黑于涅。

又,《廣韻》:子侯切;《集韻》:將侯切,𡘋音陬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廣韻》:子句切;《集韻》:遵遇切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遵須切 —— 義同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緅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

〔緅〕字拼音是zō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取

〔緅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ōu] ⑴ 黑中带红的颜色:“君子不以绀~饰。”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