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筤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筤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竹 部 13画 正文・未集上

正文・未集上

竹部

13画

U+7B64

康熙字典原文

廣韻》:魯當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盧當切,𡘋音郎。易・說卦》:震爲蒼筤竹。【疏】蒼筤,幼竹,竹引東南,震東方,故震爲蒼筤竹。

又,山名。四川志》:筍筤山,在大渡河西北五十餘里,曰前筤;又行數十里,曰後筤山,多筍,故名。

又,《集韻》:里黨切,音閬 —— 籃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呂張切,音良。博雅》:筤謂之𥫵

又,《集韻》:郎宕切,音浪 —— 扇類,曲柄繡蓋,在乗輿後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筤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

〔筤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láng、là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良

〔筤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áng] ⑴ 古代车盖的竹骨架。⑵ 幼竹。⑶ 〔苍~〕青色,如“震为雷,……为~~竹。”⑷ 竹丛。 [làng] ⑴ 古代一种仪仗,即华盖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