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竷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竷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立 部 19画 正文・午集下

正文・午集下

立部

19画

U+7AF7

康熙字典原文

廣韻》:苦紺切;《集韻》:苦濫切,𡘋音闞 —— 擊鼓也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𡘋苦感切,音坎 —— 舞曲名。玉篇》:和悅之響也。

又,《字彙補》:樂器名。吳競《樂府解題》云:漢武帝滅南粵,祠太乙后土,令樂人侯暉依琴造竷,以工人姓侯,故名坎侯。後語譌以坎爲空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竷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立部

〔竷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kǎn、k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章、夅、夊

〔竷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kǎn] ⑴ 边歌边舞。⑵ 一种乐器,即箜篌。⑶ 象声词,鼓声。⑷ 和谐悦耳的声音。 [kàn] ⑴ 击鼓。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