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稺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稺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zhì

禾 部 15画 正文・午集下

正文・午集下

禾部

15画

U+7A3A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:直利切;《正韻》:直意切,𡘋音治。說文》:幼禾也。廣韻》:晚禾。詩・魯頌》:稙稺菽麥。【註】後種曰稺。

又,《增韻》:凡人物幼小皆曰稺。詩・衞風》:衆稺且狂。【傳】幼稺。史記・五帝紀》:舜以夔爲典樂敎稺子。【鄭註】國子也。

又,《五音集韻》:直離切,音馳 —— 幼也。

一曰自驕矜貌。管子・重令篇》:菽粟不足,末生不禁,民必有饑色,而工以雕文刻鏤相稺也,謂之逆。【註】稺,驕也。

又,《正字通》叶賄韻。詩・小雅》:無害我田。稺,叶下火;火,音毀。

集韻》亦作稚、䆈、䄺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稺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禾部

〔稺〕字拼音是zh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禾、屖

〔稺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ì] ⑴ 同“稚”。《詩•小雅•大田》:“去其螟螣,及其蟊賊,無害我稺。”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