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稯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稯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禾 部 14画 正文・午集下

正文・午集下

禾部

14画

U+7A2F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子紅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祖叢切,𡘋音鬉 —— 禾束。韻會》:《周禮》四秉曰筥、十筥曰稯、十稯曰秅,稯猶束也。論語註》:六百四十斛曰稯。〇【按】《說文》稯布八十縷,徐鍇正之曰:此卽十筥稯也。蓋言非八十縷布也,諸韻書皆釋稯爲八十縷布,誤。集韻》通作緵、總,亦非。

又,《集韻》:祖動切,音總 —— 禾聚束也。莊子・則陽篇》:是稯稯者,何爲者耶。【註】稯,聚貌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禾部

〔稯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ōng、zǒ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禾、㚇

〔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ōng] ⑴ 古代计算禾束的单位,四十把为一稯。⑵ 布八十缕为稯,即一种粗布。 [zǒng] ⑴ 〔~~〕聚集,如“其邻有夫妻臣妾登极者,子路曰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