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稠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稠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禾 部 13画 正文・午集下

正文・午集下

禾部

13画,

U+7A20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直由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陳留切;《正韻》:除留切,𡘋音儔。說文》:多也。廣韻》:穊也。增韻》:密也。又,穠也。戰國策》:書策稠濁。束皙〈補黍華〉詩:黍發稠花。

又,地名。北史・魏本紀》:永熙三年二月,帝至稠桑。

又,姓。前漢・功臣表》:常樂侯稠雕。

又,《增韻》:通作綢。詩・小雅》:綢直如髮。【箋】綢,密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田聊切,音迢。莊子・天下篇》:可謂稠適而上遂矣。【註】音調 —— 本亦作調。

又,《集韻》:徒弔切,音糶 —— 動搖貌。前漢・揚雄傳》:天下稠㟼。【註】稠,徒弔反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稠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禾部

〔稠〕字拼音是chó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禾、周,五行属

〔稠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禾,周声。本义是禾多而密。

〔稠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chóu] ⑴ 密,与“稀”相对⑵ 浓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