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› 礙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礙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

ài

石 部 19画 正文・午集下

正文・午集下

石部

19画

U+7919

康熙字典原文

唐韻》:五漑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牛代切,𡘋音硋 —— 或作硋。通作閡。南史引浮屠書作㝵。說文》:止也。又,距也,妨也,阻也,𨹎也。揚子《法言》:聖人之治天下,礙諸以禮樂。

又,《集韻》:魚其切,音疑 —— 礙𥗫,靑石。

又,叶魚記切,音詣。蘇轍〈嶽下〉詩:山林無不容,疲苶坐自礙;自知俗緣深,畢老收闤闠。闠,求位切。

康熙字典注解

〔礙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石部

〔礙〕字拼音是à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石、疑

〔礙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石,疑聲。本义是妨礙,阻擋。

〔礙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ài] ⑴ 妨害,限阻

CopyRight ©2025 在线字典网[www.zidianzx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免责说明: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